初夏的古浪大地一派繁忙景象。5月13日,在古浪县土门镇新胜村的农田里,村民们一边查看作物出苗情况,一边进行放苗、补种作业。种植大户陈天鹏介绍说:“现在给玉米放苗既能防止烫苗,又能节省养分水分,基础打好了才有好收成。”
在680亩玉米种植基地,20余名工人正沿着田垄细致作业。陈天鹏蹲下身,轻轻扒开土壤露出青翠的幼苗:“留壮苗去弱苗,保证株距合适,这样后期通风透光都好。”
不远处,豌豆种植户朱廷泰正带着工人们锄草间苗,他家的180亩的豌豆地同样需要20多个工人照料。“现在多花点功夫,秋后少操点心。”这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老农深谙“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
田间地头的精细管理映照着农业生产的奋进足音。土门镇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耕地集中到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手中,既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又为村民开辟了增收新路。“我家8亩地都流转了,现在给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百来块钱,还能照看娃上学。”正在玉米地补种的村民朱廷山笑着说。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务工模式,让近百户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种植户们通过早间苗、早定苗的科学管理,不仅节省了后期管护成本,更为作物生长腾出了充足空间。覆土保墒、查苗补种等精细化措施,让原本粗放的田间管理变得像绣花般细致。在集中连片的田块间,整齐的田垄划出规整的几何图形,宛如在大地上书写着现代农业的诗行。
初夏的阳光里,新生的幼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村民们指尖沾着泥土,额头沁着汗珠,用传统农技与现代理念交织的智慧,编织着金秋丰收的希望。古浪县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技服务下沉等举措,激活传统农耕的澎湃动能,以规模经营释放土地潜力,以科技赋能提升种植效益,以联农带农拓宽增收渠道,让每一寸土地都蓄满向上生长的力量,让每一滴汗水都浇灌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2025年一季度,我国钢材产量超3.5亿吨,同比增长6.1%,钢铁行业生产经营保持稳定,效益同比改善,为全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需以经济效益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环...
最近,各地纷纷推出专为老年人设计的“银发列车”旅游线路,成为银发族出游新宠。如Y664次“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以赏花踏青和休闲养生为主题,途经多地景点,吸引大量60岁以上游客。列车采用“酒店式”设...
眼下,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镇青石墩村抢抓春耕备耕的黄金期,如火如荼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有了农行3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不仅纾解了企业资金周转难题,还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按下‘快进键’,也为后续...
当地时间5月8日,由意大利ECC欧洲文化中心主办的2025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平行展“TIMESPACEEXISTENCE时间-空间-存在”展览在威尼斯开幕。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教授团队作品、湖...
5月9日,第十七届全国水科技大会发布《生物多样性友好湿地案例》,南京市建邺区“爱情湾生态公园”凭借卓越的生态治理成效,入选“协同创新案例”。 作为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的典型样本,“爱情湾生态公园”通过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