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页岩油日产和第二采油厂原油日产双双突破万吨大关,陇东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持续焕发蓬勃生机。从鄂尔多斯盆地地质锤的第一次叩响,到横跨四省区的能源版图,从“磨刀石”里挤出的涓滴希望,到建成国内首个6000万吨级特大油气田,长庆油田用55年的坚守和突破,在祖国西北大地写下一曲拓荒者的壮美长歌。
艰苦创业:荒原起征程
20世纪70年代初,5万石油大军“跑步上陇东”的号角吹响了长庆石油会战的序幕。78岁的老石油人张栋回忆道:“我们拉着22辆架子车,8天步行370多公里,拖着烂脚板奔赴会战现场。”在“三块石头支口锅,三顶帐篷搭个窝”的艰苦条件下,第一代长庆人用镐头铁锹在沟壑纵横间踏出油气勘探之路。
面对被业界称为“磨刀石”的致密储层,长庆油田勘探事业部经理阎荣辉说:“我们通过‘三个重新认识’打破禁区,相继探明苏里格、西峰、姬塬等大油气田。”从陇东黄土塬第一口油井,长庆油田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以累产超10亿吨油气当量撑起国家能源脊梁的跨越。
技术突围:磨刀石上谱传奇
“压开地层千条缝,压得石油滚滚流……”这首《压裂歌》见证了长庆人的创新智慧。1974年春节,科研人员用槐树豆荚成功研制水基冻胶压裂液,当年完成419口井压裂作业,成为油田压裂增产的首次突破。
针对世界公认的“三低”油气藏开发难题,长庆油田形成五大成藏理论和四大核心技术。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屈雪峰表示:“55年探索形成的地质认识,为我们拓展新的油气大场面增添了信心。”从水基冻胶到体积压裂的技术跃迁,让国际公认的“无价值”储层变成中国能源的“聚宝盆”。如今,页岩油年产量占国内半壁江山,累计向祖国大江南北输送超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数字赋能:智慧油田新篇章
面对12万口油气水井分布在四省区的管理挑战,2003年启动的数字化建设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数字和智能化事业部主任单吉全介绍说,去年以来,新应用的大集中ERP系统实现关键业务流程高度集成,公司整体向精细管理阶段跨越。
2007年至2024年,在油气水井数增长3倍的情况下,人均劳动生产率实现翻番,数智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绿色担当:能源与生态共赢
在苏里格气田,长庆油田为保护蓑羽鹤栖息地,主动避让气井位置100余口,使区域内蓑羽鹤数量从25只增长到200多只。这种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始终,第十二采油厂店子采油作业区经理冉旺说:“我们让伴生气从‘废气’变‘绿烃’,实现高效利用。”
通过构建“风光+油气”融合发展的绿色生产体系,长庆油田年发电能力达5.8亿千瓦时,可满足20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8万吨。8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和10多个大型生态屏障,绘就了“井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从革命老区到沙漠边陲,长庆油田在55年间累计投入数十亿元支援地方建设,带动超百万人就业。当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长庆油田用实践给出回答:以科技突破极限、用绿色描绘未来,在共建共享中持续夯实大国“能源粮仓”。
| -->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在AI制造的虚幻场景中寻求安慰,当然只是治标不治本。当视频播放完毕,现实中的困境还在那里,我们消耗了时间,却并未获得真正的休息,反而感到更加疲惫。 但“解压”的刚需依然存在。与面对真实的焦虑相比,投...
当空中弥漫着成熟麦穗的气息,树叶悄悄染上金色,北海道的季节也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属于味觉的时节,人们称它为“食欲之秋”。在这片以自然丰饶闻名的土地上,秋天不仅能被看见,更能被品尝。星野TOMAMU度...
佛山,珠江三角洲的“鱼米之乡”,西江与北江在此交汇,孕育出星罗棋布的桑基鱼塘。每天凌晨,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一辆辆冷链车已满载着鳜鱼、鲈鱼等鲜活水产,从佛山驶向全国,将“第一缕鲜”送抵千家万户。在这条...
“把生态保护好,一草一木都是景” 10月9日,凭祥市友谊关景区,清晨的阳光洒在浓荫如盖的1号停车场入口,在路面上映出层层树影。鸟鸣声起,道路旁的排水沟渠清澈如许。很难想象,5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
金秋十月,珠江之畔再迎万商云集。10月10日,商务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在广州分三期举办,并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 本届广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