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安部交管局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都还没有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存在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这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汽车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关注。相对于智能驾驶,安全从来都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安全是汽车智能化的目标,也是底线。
智能驾驶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人们的双手离开方向盘,去享受那些冰箱、彩电、大沙发吗?当然不是,智能驾驶的目标是安全,是用智能技术将人们在驾驶和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如果抛开安全不谈,人们的手可以随时离开方向盘,用不着智能技术。至于所谓“让人们摆脱驾驶的束缚”“将车内变成一个新的生活场景”等,则都是要在安全的基础上去实现的。如果连安全都做不到,这个场景能维持多久?
在消费者层面,人们一度似乎对于车辆安全越来越不重视了,关注的都是车辆的各种智能功能,屏幕大不大、座椅软不软、放歌好不好听等“好不好玩”的元素成了选车的首要。而安不安全、好不好开,似乎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但这是一种错觉,谁会不关注自己的安全呢?这种忽视实际上是消费者的一种默认,默认这些车辆都是安全的,不安全的车怎么可能被允许上市销售呢?
这种默认也源于企业端一段时间以来对智能技术的不规范宣传。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将辅助驾驶包装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甚至虚构技术优势。这种“宣传超前于技术”的现象,直接导致消费者认知错位。对安全的默认,不等于对安全的忽视,而是对智能化汽车提出的一个无言的、更高的要求。但一些一直声称要“读懂消费者”的车企,恰恰没有读懂消费者的这种要求。
近年来,一系列涉及车辆智能驾驶的交通事故,让人们由默认产生了疑问,再次让人们将基础的安全问题提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面对“买车不要只关注安全”等言论,人们开始认识到,还是先关注安全吧,不然不只伤钱,还可能会伤人。
对于这种问题,政策层面也一直在出台政策进行规范。今年4月,工信部就对智能驾驶的宣传提出了一系列标准,要求车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而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都在进一步规范,推动产业回归技术本质。
真正的智能化,绝非冰冷代码对血肉之躯的替代,而是以人为中心、用技术为生命保驾护航的温情赋能。智能的价值恰在于对安全本质的回归与升华。智能驾驶系统的每一次决策,皆应包含对生命价值的绝对尊重与对风险最小化的不懈追求。方向盘后的人类价值与尊严,不能被任何算法效率或商业冲动所覆盖。技术的最高境界,是让自身在服务于人时悄然隐退,而非喧宾夺主。毕竟,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可靠”比“聪明”更重要。
要构建牢不可破的安全根基,需要多方合力。技术研发者当常怀敬畏之心,将安全理念融入系统设计,对“长尾场景”穷尽测试。法规与标准制定者更需未雨绸缪,为自动驾驶安全建立清晰框架与严格认证体系。企业亦须恪守底线,杜绝过度宣传,确保用户对系统能力边界有清醒认知。消费者也需培育理性的消费观,不过度迷信智能技术,一切以安全为前提。
当科技的轮毂在智能化大道上疾驰,安全是唯一不可逾越的底线。若安全失守,再炫目的技术奇观终将化为海市蜃楼,唯有以安全奠基,智能汽车方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行稳而致远。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8月1日上午10时,新加坡籍“新视野轮”和越南籍“沥青2轮”两艘化工船先后从海南洋浦口岸国投油储码头解缆离泊,两艘货轮共装载5300余吨沥青,将通过东南亚航线运往越南海防港,洋浦边检站实施“无感通关”...
2025年,金融人工智能正从通用能力迈向深度场景化与行业结构性重塑阶段。根据IDC最新预测,全球金融行业在AI领域的年度支出将在2025年超过820亿美元,成为推动智能金融变革的关键力量。 随着大模...
7月31日,柯马宣布完成了对意大利公司Automha的收购。Automha专注于仓储及自动化内部物流系统,此项投资标志着柯马在快速增长的物流与仓储自动化领域迈出了拓展能力与市场布局的重要一步。 此次...
杨洋编|李亦辉 8月1日,邵阳液压公告,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向凌俊、邓红新等38名股东购买重庆新承航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此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
申请技术丨车载后排航空座椅控制显示器 申报领域丨智能座舱 技术描述: 安装在汽车座椅中间的屏幕,主要用于控制座椅加热、通风、按摩等功能,且可拓展天窗、空调、窗户、音乐等控制,及娱乐,替代传统的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