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是“全谷物”吗?评价小麦的食味品质需要将小麦做成什么?呕吐毒素主要存在哪里?近日,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红色主旋律 先锋‘康康姐’——2025 年文明实践暑期科普亲子游”活动走进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孩子们近距离探寻平时所食用粮食的检测过程。
“米博士”化身导购 破解全谷物选购密码
当日,在文化展示区,科普IP形象“米博士”通过《米博士带你一起游》动画视频,带领动漫人物哪吒探访食用油工厂,展示食用油从原料到生产的全过程,讲解各个环节背后的科学原理。
工作人员结合行业标准解释,全谷物是保留完整种皮、胚乳和胚的谷物籽粒,三者缺一不可。当被问及“绿豆是否属于全谷物”时,孩子们根据讲解迅速分辨:全谷物不包括豆类。
这种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场景的科普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们清晰掌握全谷物的营养优势,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活性成分,是健康饮食的重要选择。
食味评分大揭秘 互动答题点燃热情
在粮食品质讲解环节,“食味评分”成为关注焦点。工作人员解释,这是评价粮食“好不好吃”的专业指标,不同粮食的评价方式各异,稻谷需制成米饭或米粉,玉米要做成窝窝头,而小麦则可通过馒头、面包、面条等多种成品检验。
当提问“小麦食味品质如何评价”时,孩子们争相列举10余种面食答案,展现出对日常饮食的细致观察。品尝实验区揭开“好吃”背后的科学,18个独立工位配备直饮水系统和数据采集终端,确保每位品尝员的判断不受干扰。
粮油专用品质研究分析区,则为打造“营养美味好粮油”提供技术支撑,让家长们直观了解到一碗好米饭背后的专业测评体系。
实验室里学安全 毒素检测守护餐桌安全
在稻米品质分析实验室,食味计、快速粘度仪等“神器”轮番登场。检测员吴莉莉演示米饭食味计,通过近红外光和可视光波段的反射和透过进行分光测定,以光学原理测定米饭的外观、硬度、粘度等,从而综合判定米饭的好吃程度。检测员董同珺操作的食品体积仪通过激光建模技术,精准测量食品三维体积。
在实验室参观环节,检测人员进行呕吐毒素检测演示。工作人员警示,主要存在于麦类、玉米等作物中的呕吐毒素,可能引发呕吐、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实验室采用的免疫亲和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能快速精准锁定毒素含量,为粮食安全筑起科技防线。
对粮食的检测过程,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舌尖上的安全”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严谨守护。
互动实验乐趣多 节粮理念入人心
在物检室,一场有趣的互动实验,稻谷加工实验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大家两两一组,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认识五谷,动手进行稻谷加工,亲身感受粮食从原始状态到可食用形态的过程。
工作人员借此机会穿插稻谷加工知识,倡导节粮减损理念,每个工位还发放了“米博士”科普玩偶,让爱粮节粮的种子在小朋友心中生根发芽。
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标准制修订、技术人员培训和科普教育为一体,每年承担政策性粮油检验检测任务近5000份。同时,该中心也是“全国爱粮节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这里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粮油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全民节粮意识。
孩子们纷纷表示,通过亲身体验,不仅了解了该中心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严格的标准,更明白了每一粒粮食从田间到餐桌都凝聚着科研人员和质检工作者的心血,会把学到的爱粮节粮知识带回家,珍惜粮食,健康饮食。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在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议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已从传统的污染治理支撑者跃升为绿色经济的核心引擎。2025年,产业营收规模连续三年突破2.2万亿元,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力量。随着“...
8月13日,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此次发射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负责...
近日,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白春礼、郭玉国、张莹团队提出“阻燃界面用于智能气体管理”策略。在正极构建阻燃界面,通过温度响应实现双重防护:电芯升温至100℃时,阻燃界面释放含磷自由基,迁移至负极表面,使可燃气...
天眼查天眼风险信息显示,近日,浙江东阳一画开天影业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演员张翰,冻结股权数额165万人民币,冻结期限为3年,执行法院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该公司成立于201...
践行“两山”理念添新样本大藤峡工程突破伍氏盘口鲮人工繁殖技术 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大藤峡公司传来喜讯:大藤峡工程来宾增殖保护站成功突破伍氏盘口鲮人工繁殖技术,填补国内研究空白,为珠江流域...